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要求,我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遵循原则
——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正确劳动理念,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四、教育规划内容
(一)设置劳动教育通识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将劳动教育以课程的形式融入到通识教育环节。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类模块中增设劳动教育系列课程,为必修环节,32学时,2学分。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与法律知识。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践和素质拓展平台中设置教育(专业)见习、教育(专业)实习实践环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见习实习等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增加必要的专业劳动实践体验。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二)构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践和素质拓展平台中设置劳动实践,劳动实践包括劳动周和劳动实践活动,为必选修环节,占1学分。在劳动实践中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要明确劳动周和劳动实践活动的劳动事项和时间,可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责任单位:学生处、各二级学院
(三)提升劳动教育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践和素质拓展平台中设置创新创业实践模块,为必选修环节,占1学分。可以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部分进行展开,也可以同专业教育结合,加强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碰撞,不断反思,追求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训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
责任单位: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四)建设校园劳动教育文化。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践和素质拓展平台中设置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模块,均为任选模块,各1学分。将劳动教育宣传和社会劳动实践等活动嵌入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模块中。可以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志愿者星级认证工作,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
通过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让学生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责任单位:团委、各二级学院
(五)提供校内劳动教育机会。后勤及学生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梳理真实的有偿劳动机会。如:勤工俭学、公益服务等方式为同学提供劳动机会,既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中和劳动后的反思和总结,又可以提高学生在劳动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宿舍、食堂、教室和校园卫生维护、绿化;可参与助研、助教和助管;校园内钟点服务、展馆讲解等。
责任单位: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部、团委
五、构建评价体系
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人性化地制定本学院关于劳动教育的考核方案,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过程性评价的积累,对学生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及时给予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评价要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的院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为组员,统筹推进劳动教育建设工作。
(二)条件保障。根据劳动教育组织实施需求持续保障经费支持。保障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及基地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各单位指定专职人员对劳动教育落实情况进行管理。保障劳动教育需要的实践教学环境及基本设施条件。
(三)风险防范。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强化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专业实验安全规范要求、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年9月10日